中国家庭居住格局变迁:从多代同住到空巢现象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在传统社会中,中国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年长的父母与一个或多个已婚子女(通常是儿子)生活在一起。与同居的孩子及其配偶有责任为年迈的父母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生活保健和情感舒适。因此,多代生活通常被视为老年人获得子女抚养费并确保后来幸福的必要保证。
但是,自从改革和开放以来,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中国与儿童同住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从1982年的70%下降到2010年的50%。
在衰老的背景下,这种生活模式的这种变化自然引起了各行各业的一般关注。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与儿童或“空巢”分开生活,削弱了家庭的养老金职能,因此对老年人的健康,尤其是主观幸福感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就实证研究而言,这种观点并未得到所有研究的支持。空巢是否会损害老年人的幸福,仍然在学术界。
孩子与父母同住:提供代际支持还是触发代际冲突?
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即生活安排之间的关系(即是否与成年子女一起生活)和老年人的幸福。
“代际支持理论”认为,与孩子一起生活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孩子的财务支持,生命保健和精神上的舒适,因此一起生活会对老年人的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代际冲突理论”认为,共同生活几代人可能会导致代际冲突,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抵消甚至超过托儿的积极影响,从而导致老年人幸福感的恶化。这种理论上的复杂性使许多学者尚未在实证研究中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
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不同的生活安排对老年人幸福的影响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状况,或者是通过不同文化概念对生活安排的主观认识。例如,在美国提倡独立和自由的美国,许多研究表明,关于身心健康指标的空巢与非空的巢老人之间的差异很小,许多研究发现,与孩子一起生活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害。在东亚社会中,代际关系相对亲密,一些研究证实了为老年人共同生活对多代幸福的积极作用。
与其他东亚国家类似,中国具有多代生活的家庭传统,与儿童一起生活是老年人获得儿童支持的重要先决条件。因此,许多学者始于“代际支持理论”,并认为在中国,与儿童一起生活会影响老年人对老年人幸福的幸福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但是就实证研究而言,数据不支持这种观点。尽管许多研究表明,独自生活对中国老年人的幸福有重大负面影响,但与家人同住的老年人中,与孩子一起生活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
当您离开家或一起生活时,您是否考虑过父母的愿望?
我们认为,中国老年人的生活偏好的变化以及与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孩子的频繁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空巢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没有负面影响。先前的研究主要基于中国家庭传统,这实际上暗示了两个假设:
中国老年人更喜欢和孩子一起生活,因此,如果出现空巢,它将不可避免地被迫。
与孩子一起生活是获得儿童支持的必要条件。空巢老人无法从子女那里获得必要的支持,因此他们的身心健康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但是在当代中国,这两个假设并不一定存在。
首先,就老年人的生活偏好而言,基于1990年代的城市家庭的几项调查表明,中国城市老年人正变得越来越优先地独立生活。此外,对农村地区的一些现场观察发现,许多农村老年人更有可能与孩子分开生活。如果没有被强迫的空巢,而是摆脱了老年人的主观意愿,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空巢家庭的大规模出现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并没有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从代际支持的角度来看,与儿童分开生活并不意味着不与孩子约会。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空巢的老年人生活与孩子非常亲近,并且仍然与孩子保持紧密联系。因此,实际上是在老年人和孩子之间形成的紧密联系的家庭网络,“分离但密不可分的”是当代中国家庭的重要特征。如果空巢老年人仍然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那么他们对世代支持的负面影响将不会很大。
研究结果
为了检验我们的研究假设,我们使用了2005年至2014年的中国健康和寿命调查数据(CLHL)的四轮。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首先,从2005年到2014年,与子女同住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继续下降。同时,老年人喜欢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比例类似于实际的生活比率,并且同时下降了(图1)。
图1: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儿童共同生活比率的趋势以及与儿童共同生活比率的偏爱
如果两者是分类的跨学科,可以发现中国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方式与他们首选的生活方式一致。随着时间的流逝,实际生活和偏爱生活的比例会减少,而实际生活的比例和更喜欢分别增加的比例(图2)。喜欢与孩子一起生活的空巢老年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0%左右。在与孩子同住的老年人中,大约有10%的老年人喜欢与孩子分开生活。
图2:实际和首选生活方式交叉分类后随着时间的变化
其次,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比例继续减少,但是在空旷的老年人中,绝大多数人与孩子保持着密切的接触,这一比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继续增加。在每个调查年,与孩子没有经常接触的空巢老人比例很低(图3)。
图3: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生活方式和代际交流的变化
第三,正如在以前的许多研究中发现的那样,我们还发现,是否与儿童同住对老年人的幸福没有显着影响,但是老年人的生活偏好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调节作用。
具体来说,我们发现,与那些真正与孩子一起生活并喜欢与孩子同住的人相比,在不与孩子同住并更喜欢和孩子同住的老年人的幸福指标上没有显着差异。但是,与孩子一起生活但宁愿与孩子同住但宁愿与孩子同住的老年人的幸福大大降低了。因此,真正产生的影响不是在现实中生活在一起,而是实际生活方式与首选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匹配程度。
最后,我们还发现,空巢老人和他们的孩子之间的频繁互动对幸福有重大促进影响。数据分析表明,与那些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老年人相比,与孩子住在一起但与孩子经常接触但没有与孩子同住并且与孩子没有频繁接触的老年人没有明星差异。因此,空巢是否有影响,不能概括,而取决于老年人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
结论
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生活在空中家庭中,但我们无法得出结论,空巢肯定会损害老年人的幸福感。
首先,空巢是否会导致问题取决于老年人对生活风格的主观偏好。自愿的空巢不会引起问题,只有强迫空巢会引起问题。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大多数空巢的老年人也更喜欢独立生活,因此没有多少空巢老人真正有问题。
其次,共同生活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数据表明,尽管有些老年人与孩子一起生活,但有些老年人喜欢单独生活,并且在这种老年人中,他们的幸福感也存在问题。就比例而言,这种老年人等同于被迫空巢(约10%)但没有得到同等关注的人。因此,随后的研究和公共政策应更多地关注这些老年人。
最后,空巢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频繁的代际交流消除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家庭在快速的社会变革中表现出很强的韧性,至少在此阶段,这已经解决了许多老年护理问题。因此,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否会损害老年人的福利,不能仅通过理论推论来确定,而是通过仔细的经验研究来确定。
参考
Xu,Q.,Wang,J。,&Qi,J。(2019)。中国老年人的代际核心和主观幸福感:生活安排偏好和代际接触的现代化效果。人口研究,41,1347-1372。
XU QI
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